亞洲咖啡
亞洲,這片廣袤且多元的大陸,不僅是全球咖啡消費的重要市場,更是咖啡生產的搖籃之一。從歷史悠久的印尼曼特寧,到近年來嶄露頭角的越南羅布斯塔,以及精品咖啡新星的崛起,亞洲咖啡正以其獨特的風土與日俱進的處理技術,在全球咖啡版圖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延伸閱讀:一篇帶你解鎖咖啡果香:深入了解【日曬處理法】的獨特魅力
過去,亞洲咖啡在許多人心中或許與「厚重」、「泥土味」、「煙燻」等風味標籤劃上等號,這主要歸因於印尼等傳統產區的濕剝處理法和羅布斯塔咖啡豆的普及。然而,隨著精品咖啡浪潮的推進,亞洲各產區的咖啡農和處理廠開始嘗試更多元的咖啡品種和處理方式,展現出令人驚艷的風味多樣性。
亞洲咖啡的主要生產國包括:
近年來,亞洲許多產區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大宗咖啡生產,而是積極投入精品咖啡的種植、處理與烘焙。他們引入新的阿拉比卡品種、改進水洗和日曬處理技術、推廣厭氧發酵等實驗性處理法,力求提升咖啡品質和風味複雜度。
例如,泰國和中國雲南的一些莊園,開始出產帶有明亮酸質、花香和果汁感的咖啡,完全顛覆了人們對亞洲咖啡的刻板印象。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亞洲咖啡的國際地位,也為全球咖啡愛好者帶來了更多令人興奮的選擇。
儘管亞洲各地咖啡風味多元,但仍可以歸納出一些普遍的特色:
延伸閱讀:曼特寧咖啡是什麼?曼特寧風味特色、產地介紹與推薦品牌一次看
濕剝法是印尼特有的處理方式。咖啡櫻桃在採摘後會先去皮去果肉,然後進行短暫發酵,接著在仍帶有高水分的情況下就進行脫殼(即「濕剝」)。隨後帶殼豆會被鋪開乾燥。這種方法大大縮短了乾燥時間,但也讓咖啡豆更容易吸收環境中的風味,產生獨特的泥土、草本、辛辣和飽滿醇厚度,酸度較低。
越南咖啡以羅布斯塔為主,約佔總產量的90%以上。傳統羅布斯塔咖啡通常用於速溶咖啡或拼配,風味較為強勁、苦味突出、咖啡因含量高。但近年來,越南也開始重視精品羅布斯塔的種植與處理,一些生產商正努力提升品質,使其風味更加純淨、細膩,甚至帶有巧克力和堅果香。同時,越南在高山地區也有少量阿拉比卡咖啡的種植。
這是一個常見的刻板印象。傳統上,由於印尼濕剝法和越南羅布斯塔的普及,許多亞洲咖啡確實給人這種印象。然而,隨著精品咖啡的發展,泰國、中國雲南等地的阿拉比卡咖啡正展現出明亮的花香、果香和清澈的酸質,風味非常細膩,顛覆了這種傳統認知。
季風處理法是印度特有的一種咖啡處理方式,主要針對馬拉巴(Malabar)地區的咖啡豆。將乾燥後的咖啡豆在季風季節(通常是西南季風)暴露在濕潤的季風空氣中數週,讓豆子吸收水分膨脹,產生特殊的泥土、煙燻、香料和穀物風味。這種獨特的風味是其他處理法無法複製的。
如果您喜歡醇厚、低酸、帶有泥土、草本或香料風味的咖啡,可以嘗試印尼曼特寧或印度季風豆。如果您想體驗更清爽、帶有花果香的亞洲咖啡,可以選擇泰國或中國雲南的精品阿拉比卡。而若追求咖啡因含量高、口感強勁,則可嘗試越南的羅布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