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沖咖啡不就是「倒熱水、等萃取、然後喝」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微小的細節都會影響咖啡的風味表現。有些技巧你可能聽過,但有些「隱藏版手沖技巧」,連專業咖啡師也不見得會公開分享。今天我們就來揭密這 10 個沒人告訴你的手沖咖啡技巧,讓你的咖啡沖煮水平更進一步!
延伸閱讀:新手沖煮咖啡不迷路!五大咖啡沖泡法全解析,哪種最適合你?
咖啡手沖技巧 1. 水溫不是固定的,應該根據咖啡豆調整
大多數人都說「手沖咖啡的水溫應該在 90-96°C」,但其實不同咖啡豆適合不同的水溫:
- 淺焙咖啡(如衣索比亞、肯亞):適合 88-92°C,避免酸味過度突顯。
- 中焙咖啡(如哥倫比亞、瓜地馬拉):適合 90-94°C,甜感均衡。
- 深焙咖啡(如曼特寧、巴西):適合 94-98°C,帶出濃郁的焦糖、堅果風味。
咖啡手沖技巧:如果你沖出來的咖啡太酸,可以試著 提高水溫;如果太苦,就稍微 降低水溫。
咖啡 手沖技巧 2. 先聞咖啡粉,然後再悶蒸
大部分人都知道 悶蒸(Blooming) 很重要,但你知道悶蒸前應該先聞一下咖啡粉嗎?
為什麼?
- 新鮮咖啡粉聞起來應該有 花香、果香、堅果或焦糖氣息,這代表它還保留了原始的風味。
- 如果聞起來沒什麼香氣,可能是 咖啡豆不夠新鮮,建議換一批豆子。
延伸閱讀:手沖咖啡控必讀!手沖咖啡濾紙與濾網選擇指南:選對濾材提升風味

咖啡手沖技巧 3. 悶蒸時不要只加一點水,讓咖啡粉完全浸濕
一般的悶蒸建議加 咖啡粉重量 2 倍的水量,但其實你應該確保 所有咖啡粉都均勻濕潤,讓 CO₂ 完全釋放,這樣後續的萃取才會更穩定。
咖啡手沖技巧:
如果悶蒸時表面有些粉沒有被水浸濕,可以用湯匙輕輕攪拌,確保每一顆咖啡粉都參與萃取!
咖啡手沖技巧 4. 研磨度的微調決定了你的咖啡風味
研磨度不是固定的!即使使用同一款咖啡豆,也應該根據氣候、濕度、水溫、萃取時間來微調研磨度:
- 如果沖出來的咖啡太澀或苦,可以 稍微加粗研磨,減少過度萃取。
- 如果咖啡味道太淡或無力,代表萃取不足,試著 稍微調細研磨。
咖啡手沖技巧 5. 注水時,穩定的「水柱」比「繞圈數」更重要
手沖時大家都強調「繞圈」,但真正影響萃取的是 水柱的穩定性。如果水流忽大忽小,萃取會變得不均勻,風味就會失衡。
咖啡手沖技巧:
- 用 細口壺,確保水流穩定。
- 注水時,盡量保持水柱一致,避免「忽快忽慢」的狀況。
咖啡手沖技巧 6. 咖啡粉的表面應該要「微微隆起」
當你注水時,咖啡粉應該會微微鼓起,形成一個「小山丘」,這代表水正在均勻滲透。如果你的咖啡粉表面呈現「塌陷」或「有大洞」,可能是:
- 注水速度過快,造成粉床攪動不均
- 研磨過粗,導致水流過快,影響萃取
- 悶蒸不完全,氣體釋放不足

如果你的粉床總是萎縮,試著調整 注水方式,讓水更均勻分佈!
咖啡手沖技巧 7. 「分段式注水」比「一次倒完」更能提升風味
如果你用 V60 或 Kalita 沖煮,一次把所有水倒進去,可能會讓咖啡過度萃取或水流不均。試著改用「分段式注水」:
- 第一段:悶蒸 30 秒
- 第二段:加水至 50%
- 第三段:最後補水,讓水粉比達到 1:15
這樣可以讓不同的風味物質分段萃取,使層次更加豐富。
延伸閱讀:手沖咖啡酸度、甜感與苦味如何調整?影響手沖咖啡酸度風味解密
咖啡手沖技巧 8. 換個角度倒水,風味可能完全不同
一般人沖咖啡時習慣 垂直往下倒水,但你試過 斜角度倒水 嗎?
- 如果你往 粉床邊緣倒水,可以降低萃取率,讓咖啡口感更輕盈。
- 如果你集中往 粉床中心注水,可以提高萃取率,讓風味更濃郁。
不同的注水方式,會影響水流滲透的方式,進而改變咖啡的風味表現。
咖啡手沖技巧 9. 最後 10 秒,可以「停水」
在最後 10 秒時,試著 停止注水,讓咖啡粉自己慢慢滴濾完畢。這可以讓咖啡的甜感更明顯,減少苦澀感。
延伸閱讀:手沖咖啡水溫調整指南,如何萃取最佳風味完整解析一次看
咖啡手沖技巧 10. 沖完後,不要馬上喝!先聞香氣
手沖咖啡沖完後,建議先讓它靜置 30 秒至 1 分鐘,讓香氣與風味慢慢展開。這時候再聞一下杯口,通常會發現更多隱藏的香氣,如:
- 花香、柑橘香(衣索比亞)
- 可可、堅果(巴西、曼特寧)
- 焦糖、蜂蜜(瓜地馬拉、哥倫比亞)
手沖咖啡看似簡單,但其實充滿細節。掌握這 10 個沒人告訴你的手沖技巧,讓你的咖啡不只是「好喝」,而是「真正展現咖啡豆特色的精品咖啡」!
手沖咖啡 FAQ:
可能是 研磨度太粗、水溫太低或萃取時間太短,可以試著調細研磨、提高水溫或延長沖煮時間。
建議使用 TDS 介於 80-150 ppm 的軟水,礦物質含量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風味。
可能是 水溫過高、研磨度太細、注水速度太快,試著降低水溫、調粗研磨,並減緩注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