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論是剛接觸咖啡的新手,還是已經習慣每天一杯的咖啡迷,面對琳瑯滿目的咖啡種類,總會有「該選哪一種?」的疑問。從義式濃縮到手沖咖啡、美式咖啡,從奶香拿鐵到果酸冷萃,不同的咖啡種類對應不同的萃取方式、口感層次。本篇文章將一次整理常見的咖啡飲品種類,讓你快速掌握每一種咖啡的特色與適合人群。
延伸閱讀:冰滴咖啡是什麼?從冰滴咖啡壺到推薦豆款自己做冰滴新手懶人包
咖啡種類有哪些?常見分類方式一次看懂
咖啡種類可以從不同角度分類,例如依萃取方式、是否加奶、冰熱型態或風味濃度等,以下整理出最實用的分類方式與代表飲品:

義式咖啡種類有哪些?
這類咖啡以高壓萃取的 Espresso 為基底,口感濃郁、體積小,為義式咖啡館的標準飲品核心。
名稱 | 成分比例 | 特色說明 |
Espresso | 濃縮咖啡(單份或雙份) | 濃郁苦甜、厚實油脂,為多數咖啡基底 |
Americano | 濃縮咖啡 + 熱水 | 風味稀釋、接近手沖,口感滑順 |
Macchiato | 濃縮咖啡 + 一小匙奶泡 | 保留 Espresso 的風味,加上奶香點綴 |
Latte | 濃縮咖啡 + 蒸奶 + 奶泡 | 口感柔順,奶味明顯,適合咖啡初學者 |
Cappuccino | 濃縮咖啡 + 等量蒸奶與奶泡 | 層次分明,泡沫豐富,風味濃郁而不重 |
Flat White | 雙份濃縮 + 微泡蒸奶 | 咖啡味突出,奶泡薄滑,有平衡美感 |
Mocha | 濃縮咖啡 + 巧克力醬 + 蒸奶 + 奶泡 | 巧克力與咖啡交融,適合甜系口感愛好者 |
延伸閱讀:奶咖新手懶人包:拿鐵、卡布奇諾、馥芮白熱量比一比?

手沖咖啡與濾泡式咖啡有哪些?
這類咖啡強調手工萃取與風味層次,適合喜歡品味豆子風土個性的消費者。
名稱 | 特徵與差異 |
手沖咖啡 | 使用濾杯與手沖壺進行萃取,風味純淨、可調性高 |
法式濾壓壺 | 粗研磨、浸泡萃取,口感厚重、具顆粒感 |
虹吸式咖啡 | 利用真空與氣壓原理沖煮,風味乾淨有層次 |
濾掛咖啡 | 便捷型手沖法,不需設備,適合快速沖煮 |

冰飲咖啡有哪些?
近年夏季與外帶需求增長,冷飲咖啡種類越來越多,也發展出獨特風味特色。
名稱 | 製作方式與特色 |
冷萃咖啡 | 冷水長時間浸泡,酸值低、甜感滑順 |
冰釀咖啡 | 熱沖後降溫製成,保留原有風味、風味明亮 |
冰拿鐵 | 濃縮 + 冰塊 + 牛奶,平衡感佳,夏日首選 |
Dirty(髒咖啡) | 冷奶上覆熱濃縮,層次分明、視覺系網美咖啡 |

調味與創意咖啡有哪些?
融合各式配料與飲用創意,這類咖啡兼具視覺、口感與趣味性。
名稱 | 特色與說明 |
西西里咖啡 | 濃縮加檸檬汁,酸爽提神,帶有果香層次 |
焦糖瑪奇朵 | 加入香甜焦糖醬,風味甜潤,是咖啡館人氣選擇 |
椰奶拿鐵 / 燕麥拿鐵 | 取代牛奶成分,適合乳糖不耐者,口感清爽順滑 |
酒香咖啡(Irish Coffee) | 加入威士忌與鮮奶油,甜香醇厚,具節慶與冬季氣氛感 |

台灣人最常點的咖啡TOP 5是哪些?
在便利商店與連鎖咖啡品牌普及之下,台灣民眾對咖啡的接受度已大幅提升。根據市場調查與消費習慣觀察,以下是台灣人最常點的5種咖啡飲品,涵蓋經典與創新、熱飲與冰飲的各種選擇:
1. 拿鐵咖啡(Latte)
超商咖啡熱銷冠軍。濃縮與大量蒸奶比例平衡,口感滑順、奶味濃郁,是大多數初學者與日常咖啡飲用者的首選。
2. 美式咖啡(Americano)
辦公族首選。風味清爽、容量大、咖啡因適中,不加奶糖亦易入口,尤其適合需要精神集中的上班族群。
3. 冰拿鐵咖啡
超商咖啡夏日人氣王。結合牛奶、冰塊與濃縮咖啡,清涼又順口,是女性與外帶族群常選擇的日常咖啡品項。
4. 焦糖瑪奇朵(Caramel Macchiato)
甜系愛好者最愛。以焦糖醬增添風味層次,甜而不膩、帶有奶香與苦甜交融,是年輕族群與下午茶常點飲品。
5. 冷萃咖啡(Cold Brew)
近年竄升黑馬。低酸滑順、口感乾淨不苦澀,尤其受到健康意識與淺焙風潮帶動,成為夏季外帶市場的新寵。
延伸閱讀:夏季手沖咖啡推薦:冷萃咖啡與日式冰咖啡的製作與風味比較
無論你偏好純粹的黑咖啡、溫潤的牛奶系飲品,還是具創意風格的冷萃與特調,了解咖啡種類不僅能幫助你挑選出最適合當下心情的一杯,也讓日常喝咖啡成為一種更有選擇、更有品味的生活儀式。從義式到手沖、從經典到創新,每一種類都有其獨特魅力,值得一一體驗。下一次走進咖啡館,不妨試著跳脫慣性選項,探索你從未點過的風味,也許會有意外的驚喜等著你。
FAQ|咖啡種類常見問題
手沖使用濾杯手工萃取,口感較乾淨清新;美式是濃縮加熱水,風味稀釋但仍有油脂;拿鐵是濃縮加大量蒸奶,奶味明顯,適合不習慣苦味的人。
可選擇黑咖啡類型如手沖、美式、冷萃,也可嘗試以燕麥奶、豆奶或椰奶替代的創意拿鐵。
一般建議選擇無糖黑咖啡(如手沖、冷萃、美式),避免攝取過多糖分與奶精;如腸胃較敏感者,可選擇中焙豆、冷萃或加奶飲品減少刺激。
單位體積內是的,但因杯量少(約30ml),總咖啡因含量反而比美式或冷萃還少。真正高咖啡因的是大容量黑咖啡。